终南镇 - 古镇历史

终南古镇人文底韵深厚,早在秦汉时期就被视为风水宝地。秦昭王时被封为上林苑。其时,苑内百亩翠竹枝繁云天,百亩垂杨婀娜多姿,称曰长杨宫。汉初“休养生息”之时曾开放秦的苑囿园池让人民耕种,成为米粮之乡。

终南镇 - 乡镇概况

终南镇地势平坦,土壤疏松,灌溉方便,种植蔬菜的条件得天独厚。全镇从事蔬菜种植的有4000多户,种植规模规1.2万亩,涉及三湾、双明、东西大坚等7个村。终南的蔬菜以品种多,数量大,品质优,信誉好,远销国内10多个省市,每天供应西安、兰州、银川等地的蔬菜达500多吨,菜农收入40多万元。终南镇现已取得国家无公害基地认证,其中黄瓜、西芹、苦瓜、番茄、韭菜等5种蔬菜通过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检测。
终南镇气候地理条件得天独厚,适合多种果树生长,尤其是猕猴桃、鲜桃等温带水果。现已形成了以老堡子村为首的鲜桃生产基地。
终南镇由于地处西部内陆地区,经济落后,因此终南镇的教育事业依旧不算发达。由于经济等各方面原因,从小

终南镇基本上各村都有自己的小学,因此适龄儿童都机会就近进入小学就读。终南镇拥有3所初级出中学和1所高级中学。
终南镇 - 历史名流
郝适
终南镇北堡(毓兴村)人,乾隆二十五年(1760年),郝适就中了进士,先后任江西新奉县,四川南部县等知县。在任政绩卓著,为百姓称道。
路德(1785——1851年)
字润先,号鹭洲,终南镇北堡(毓兴村)人,资质颖悟,刻苦好学,自幼随父于任所秉承严教,矢志读书。清嘉

路德历讲诸书院二十余年,订立课程,因材施教,陕、晋、江、浙从多士子恭拜门墙,其中进士,任京处各职者数以百计,举人、生员及再绪弟子数以千计。于制艺文,试贴诗的造诣,路傥为清季一代宗师。因之,海内持诗卷以求品题而增声价者,更是万可胜数。一生著作有《仁在堂示集》十一种,《柽华馆示集》《柽华馆诗集》《蒲编堂训萦草》,还有评改的《明示明》 ,厘定他人著作的《五经文漪》 、《三老人诗集》、《周易本义爻□》、《二竹斋诗集》等、皆风行海内,甚至流传到朝鲜、日本、越南、俄罗斯。
路德半生从事教授,对子侄辈严厉训导,每日五更,子侄辈环立榻前,背诵诗书,数十年如一日。路氏一门,文风甚盛,路慎庄之孙路孝植,字壬甫,日本东京驹场农科大学毕业,历任学部主事,教育签事,湖北省教育厅厅长,中国农业大学校长等职。可谓是克绍箕裘,不堕家风。路德死后,安葬于马召南金盆山中。
路德所在的路氏一门,从嘉庆到同治年间,就出了五位进士,并且文才出众,三位进了翰林院,其中路德、路慎庄父子最为出名。
纪弦(1913~)
当代诗人。原名路逾,笔名路易士、青空律。原籍陕西周至终南,生于河北清苑。1924年定居扬州。1929年以路易士笔名开始写诗。1933年毕业于苏州美专,举办画展。1934年创办《火山》诗刊,翌年与杜衡合编《今代文艺》。1936年与戴望舒等创办《新诗》月刊。此时诗作深受现代派的影响。抗日战争爆发后流转于汉口、长沙、昆明、香港等地,曾任国际通讯社日文翻译,主编《诗领土》。抗战胜利后始用纪弦笔名写稿。1948年由上海赴

纪弦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(另两位为覃子豪与钟鼎文),在台湾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。纪弦不仅创作极丰,而且在理论上亦极有建树。他是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,他主张写“主知”的诗,强调“横的移植”。诗风明快,善嘲讽,乐戏谑。他的诗极有韵味,且注重创新,令后学者竞相仿效,成为台湾诗坛的一面旗帜。
终南镇 - 天下第一村

终南镇 - 老王会
提起终南镇的“老王会”,在周至境内及至关中地区名气甚大,共有甘沟、解村、三湾等十三个村堡联合举办,庙会祭祀的所谓孝王,是指唐代的两位爱国英雄——张巡和许远。
安禄山发动判乱后,张巡与许远合兵守睢阳,坚守数日,援绝粮尽,城陷被杀。张、许二人在唐代就被立庙祭祀。《新唐书?张巡传》:“天子下诒,赠巡杨州七都督,远荆州七都督……皆立庙睢阳,定时称祀。睢阳至今祠

人们何以对张、许二人如此敬仰,这主要是被他们的英雄气概所感染。按《旧唐书?张巡传》:巡绅气慷慨,每与贼战,大呼誓师,皆裂血流,齿牙皆碎,城将陷,西向再拜,曰:“臣智勇俱竭,不能式遏强寇,保守孤城。臣虽为鬼,誓与贼为厉,以答明恩。”正是由于张巡有“臣虽为鬼,誓与贼为厉”之语,所以民间都以张巡为驱鬼辟疫之神,其形象则赤发青面,吻出四牙,状其狞恶。
老王会最早的发起,为甘河村人司际虞所首倡。司际虞,字舜山,号艮斋,道光八年举人,曾任绥惠州学正。著《醒世要言》。同治五年(1966)归里后在村南孤魂庙(祀张巡之庙)教学。由于当时清□正处于外患日剧之时,司际虞出于爱国心,号召人们效法张巡、许远,爱国忠君。于是联合甘沟、梁家村、陌阡、强家庄、解村、徐家村、南北圪塔兴、千家湾、韩家湾、黑河三湾等十三堡,于每年正月二十七、八举行盛会祭祀,每年轮流一村主办,唱戏,耍社火,赛纸,赛锣鼓,红火热闹,至今不衰。老王会不仅弘扬了庙会文化,而且于古会之上进行物资交流,十分有利当地经济的开发。
“咋也想不到,咱真的成了养鸡大户!”近日,周至县终南镇吴家屯村村民杨四联望着自己能容纳20000只鸡的全自动养鸡大棚激动地说:“还是人家当干部的见识广,给咱把心操到了家!”这是终南镇机关作风整顿服务农户的一个缩影。
终南镇 - 干部领导共致富
随着农村税改的实施,乡镇干部干什么呢?终南镇党委、政府从改善干部作风入手,尽快转变职能,着力创建服务型政府,实打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、生活中的实际困难。特别是在近期机关思想工作作风整顿活动期间,镇上在认真组织全镇30个行政村进行双委会换届工作的同时,对12个村子进行了村容村貌大整治、空宅空院大清理,

吴家屯村处于终南、尚村、九峰交界处,仅有586人,交通闭塞,经济发展缓慢,前几年,流传着一段顺口溜:“吴家屯,光棍多,姑娘外嫁少吃喝,群众住的是土房,道路不畅难通行。”为了把该村传统的家庭养殖做大做强,让家庭养殖成为该村常绿的摇钱树,镇上请专家在吴家屯举办养鸡培训班。包村干部、镇妇联主任杨雪莲吃住在村上,和养殖户共同学习探讨养鸡知识,并拿出10000元入股,在该村发展良种小鸡养殖,坚定了养殖户的信心。为解决饲料问题,她托人联系经销商,以每千斤较其他经营点优惠5元的价格供应养鸡户,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养殖户节约成本8万元。现在,吴家屯村处处闻鸡声,户户养殖忙。杨四联家原来养种鸡15000只,在乡村干部的帮助下很快发展到20000只,高峰期日收入8000元。目前全村131户中,养鸡500只以上的有85户,养殖总数达65000只,年收入百万元以上。